观赏鱼类

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宣传就在你身边

发布时间:2022/5/30 17:36:31   

就在你身边!常见外来入侵物种科普6

31

土荆芥

别名:臭草、杀虫芥、鸭脚草

地理分布:原产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

入侵历史:年在台湾省台北淡水采到标本,现已广布于北京、山东、陕西、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等地。通常生长在路边、河岸等处的荒地以及农田中。

入侵危害:在长江流域经常是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种群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扩散,常常侵入并威胁种植在长江大堤上的草坪。含有毒的挥发油,对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也是花粉过敏源,对人体健康有害。

防治方法:苗期及时人工锄草,花期前喷施百草枯等除草剂。

32

刺苋

?

别名:野苋菜(该属统称)、土苋菜、刺刺菜、野勒苋

地理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目前中国、日本、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皆有分布。

入侵历史:19世纪30年代在澳门发现,年在香港采到。现已成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常见杂草,广布于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台湾等地。

入侵危害:入侵旷地、园圃、农耕地等,常大量孳生危害旱作农田、蔬菜地及果园,严重消耗土壤肥力,成熟植株有刺因而清除比较困难,并伤害人畜。

防治方法:苗期及时人工锄草,花期前喷施除草剂百草枯。

33

落葵薯

别名:藤三七、藤子三七、川七、洋落葵

地理分布:南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入侵历史:20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引种,目前已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云南、香港、福建等地逸为野生。

入侵危害:以块根、珠芽、断枝高效率繁殖,生长迅速,珠芽滚落或人为携带,极易扩散蔓延,由于其枝叶的密集覆盖,从而导致下面被覆盖的植物死亡,同时也对多种农作物有显著的化感作用。

防治方法:机械拔除,地下要彻底挖出其块根,同时彻底清理地上散落的珠芽,连同茎干一起干燥粉碎或者深埋,避免再次孳生蔓延。化学防治宜在幼苗期,成年植株抗药性很强。

34

椰心叶甲

?

?

地理分布: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和台湾。

入侵历史:年6月,海南省首次发现椰心叶甲,当年扩散蔓延到海口、三亚及文昌等3市县;年扩散蔓延到万宁、琼海、定安、陵水、屯昌、儋州、澄迈、保亭等8市县,年年底扩散蔓延至海南全省。同时云南河口,广西、广东及福建3省沿海地区也相继发生椰心叶甲危害。

入侵危害:20世纪70年代,椰心叶甲传入美属萨摩亚的图图伊拉岛等地区,造成产量损失高达50-70%。年,我国染虫棕榈植物超过万株。受害的椰子、槟榔等棕榈植物的生长受阻,减产60-80%,严重时植株大面积死亡。

防治方法:释放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采用的最经济、有效、持久和环境友好的方式。

35

巴西龟

地理分布:原产美国中南部,沿密西西比河至墨西哥湾周围地区。巴西龟已经在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上都发现有野生个体的存活,并且已在欧洲、非洲、澳洲、亚洲和美国原产地以外的美洲等世界范围内成功入侵。目前分布:日本、智利、南非、意大利、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以色列、英国、西班牙、巴哈马、百慕大、巴西、哥斯达黎加、密克罗尼西亚共和国、新西兰、波兰、越南、孟加拉国、印度、丹麦、加拿大。

入侵历史:巴西龟20世纪80年代经香港引入我国内陆广东,继而迅速流向全国。宠物丢弃、养殖逃逸、错误放生等导致其在野外普遍存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巴西龟最多的国家。分布范围以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周边水域为主,目前野外分布最北端为辽宁沈阳市,南端为海南五指山市,最西端为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上海18个省(区、市)有巴西龟养殖场的分布。

入侵危害:巴西龟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收录为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巴西龟排挤本地物种,对入侵地的本土龟造成严重威胁。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万的人感染此病菌,其中14%的病例由龟类传染。

防控方法:巴西龟不可以放生到野外,严格控制养殖场的逃逸。

36

豹纹脂身鲇

别名:清道夫、琵琶鼠、垃圾鱼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入侵历史:年引入我国,因其作为观赏鱼出现。现广布于广东、湖北、台湾、广西、陕西、四川、重庆、江苏、江西、海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云南、吉林。

入侵危害:成年的豹纹脂身鲇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防控方法:严控人为引种和传播,防止扩散到自然水系。

来源:漳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

扫码了解更多编辑:漳州生态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