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务市场 >> 服务市场历史 >> 易到用车上线用户权益保障计划排队取现过慢
陈明(化名)没有想到,自己易到用车里的余额突然被平台“清零”了。
年,陈明在网约车平台易到用车上充值了元用于日常出行。几个月后,由于不再使用易到出行,陈明想将剩下的元余额提现,但多次提现均未成功。时至今日,陈明的余额在平台上已滞留了两年之久。
不过,近期易到用车方面突然对外表示,其将逐步解决易到用户的权益兑现难题,允许用户排队提现。此外,易到用车还提出将通过商城消费、自营抵扣和债股转换的方式逐步兑现用户的所有权益。
得知此消息,陈明立刻登陆易到用车平台申请提现。“没想到我的余额直接被清零了。元变成了‘待偿账户’。而且要申请排队提现,自己需要排到1万多名。”陈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易到用车余额难提现、用户权益难保障问题已存在两年多。有分析认为,此次易到用车推出权益保障计划,或意图在网约车市场空窗期重获用户信任,以谋求更好发展。
对此,易到用车表示,平台正努力推出多种举措来化解历史负担、激发各方动力、构建全新生态,为平台重回网约车一线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但有观点称,当前国内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易到用车想要回归一线市场颇具挑战。
排队取现人数超1万
据易到用车方面介绍,此次推出用户权益保障计划的重点是为用户提供权益兑现方案,主要通过商城消费、自营抵扣、债股转换和轮候提现的方式逐步兑现用户的所有权益。而在兑现用户权益之前,易到用车平台已将所有用户余额清零,转为“待偿余额”。
据了解,商城消费允许用户使用待偿余额,在平台合作商城“全城优选”中以一定现金配比的方式消费;自营抵扣允许司机在使用车辆出租、硬件销售等易到用车自营业务时,抵扣费用;债股转换则是允许用户将余额按照一定比例转为易到用车股权,易到用车同时给予一定配比;轮候提现则允许用户申请排队提现。
陈明认为,在易到用车提供的四种解决方案中,轮候提现较为可靠。不过,陈明没想到的是,在提交提现申请后,他已经排到了1万多名。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除了乘客,易到出行的部分司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李全(化名)曾是易到用车平台上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年易到用车陷入资金危机后,他账户上元余额迟迟没能提取出来。
李全对记者表示,易到用车此次的权益保障计划看似给用户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很难解决自己的诉求。以平台商城购物为例,购买商品时只能用余额抵扣其中一部分费用,其余费用需要另行支付。李全认为,这种购物模式虽然抵扣了部分余额,但自己也会额外花钱,并不划算。
“易到用车近期的权益保障计划其实就是为了拖延用户。”李全对记者说,“我在活动初期就申请了轮侯提现,排在位。但活动推出半月有余,我的钱仍没能提取出来。”
发展过程几经波折
公开资料显示,易到用车由周航、杨芸、汤鹏三人年5月在北京创立,被业界称为“网约车鼻祖”,因坚持“高品质专车”的运营理念,一度在国内专车市场上取得领先。据易到用车创始人、前CEO周航先前透露,年~年,易到用车一直拥有稳定的获客来源,并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滴滴打车等平台的崛起,易到用车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年第一季度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78.3%、10.9%、8.4%。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年10月和年7月,易到用车先后引入乐视、韬蕴资本等资本,但这并没能让易到用车重回一线市场,反而由于控股股东乐视资金链断裂,易到用车也陷入了资金危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韬蕴资本董事长温晓东在今年8月公开透露,易到用车当年的亏空,以及乐视方面控股时签署的债务远超预期,为了维持易到用车营运,韬蕴资本几乎掏空了自己。作为乐视之后的控股方,韬蕴资本也因此陷入资金危机。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多次易主后,在年年底到年年初,易到用车已无足够现金流支撑企业正常运转、支付司机或供应商费用,用户充值的余额也难以提取。
多位用户对记者表示,当时用易到出行打车支付费用时,余额只能抵扣一小部分费用,其余费用需要另行支付,这与当下易到用车推出商城消费的支付方式如出一辙。
在易到用车内部,前员工陈楠(化名)对记者透露,年后,公司开始拖欠部分员工工资,引起了许多员工的不满。此后,内部更是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年3月后,我们同批同事全部离职。走的时候,公司还拖欠了两个月的工资。”陈楠对记者说。
控股方称将谋求新生态
尽管易到用车发展几经波折,但其始终未放弃网约车业务。记者调查发现,易到用车平台当下已接入阳光出行等第三方出行服务提供商,乘客打车可使用第三方网约车出行。不过,记者多次实测均未能打到易到用车自家平台车辆。
除了网约车,易到用车还推出了租车业务。记者在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