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类

年第期五岳之巅的名鱼泰山赤

发布时间:2022/5/11 21:23:25   

本期导读:

五岳之巅的名鱼——泰山赤鳞鱼

作者:中继线

-------------------

新手报到!!

作者:ZFNLN

-------------------

五岳之巅的名鱼——泰山赤鳞鱼

作者:中继线

前言

今年五一假期有幸登顶泰山,在饱览壮丽山河、墨客的“涂鸦”和如织的游客的同时,还头一次亲眼见到我国名鱼——泰山赤鳞鱼。在此与大家分享。山前个人把泰山分为山前山后,是因为两边的景观大相径庭。山前是泰山主景区,山势陡峭,尽显泰山之雄伟。最为陡峭的十八盘路段

尽管清晨6点便进入,依然避免不了和密集的游客打交道。

终于登顶山前较为缺水,除了入门口的龙潭水库以外,整个中天门以上仅有一股细弱的泉水,发源于一股寺庙背后的石缝间。登顶之喜悦,让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心情舒畅,大发诗意,在此留下摩崖石刻,大小不等的书法作品之多,令人叫绝。密集的摩崖

远处石壁上最大的一块摩崖

连一丝泉水形成的瀑布上也不忘留下“涂鸦”

~~~~~~~~~~~~~~~~~~~~~~~~~~~~~~~~~~~~~~~~~~~~~~~~~

山前山后分割线,都是靠这个缆车。从缆车垂直向下可以望见今日的主角泰山赤鳞鱼的溪流——泮汶河的发源地

~~~~~~~~~~~~~~~~~~~~~~~~~~~~~~~~~~~~~~~~~~~~~~~~~~~~~~~~~~~~~山后与山前显著不同,山后景区的坡度较为平缓。公路可达海拔米的桃花源。游客稀少,只有途经的运输游客登顶的大巴。相对较为平缓的坡度,让泮汶河(也就是彩石溪)形成了一汪汪深潭,也减少了洪水期间鱼被冲走的可能,为留住泰山赤鳞鱼起着一定的作用。一线天龙湾以上的彩石溪,鱼类较为稀少,坡度过大,缺少滞水区域可能是一个原因

龙湾作为鱼类密集分布的一个起始

在龙湾终于见到密集的泰山赤鳞鱼鱼群,出洞不久的它们显得较为孱弱。

也有其他伴生的原生鱼,这个较为肥短的便是济南颌须鮈去年降水偏少,今年雨季未开始,一路向下的溪流一直都犹如半年未进食的泰山赤鳞鱼那样显得如此瘦弱。缺水对于泰山赤鳞鱼是一个巨大威胁。本应成潭的天马池也几乎干涸坚强的赤鳞鱼仍在努力寻找着适合生存的区域大自然在彩石溪大段河床“泼墨”,绘成了天然的书法作品。彩石溪名字因此而来。

连山崖也被“泼墨”

“泼墨”成因——岩脉入侵没被“泼墨”的河床下游的彩石溪显得更为缺水,完全钻入砾石下为了宣传名鱼,景区还建立了泰山赤鳞鱼博物馆仿自然的观赏池,羡慕ing

水族箱中的泰山赤鳞鱼成体幼体看看圆滑的大嘴巴——这就是白甲鱼属鱼类的基本特点。伴生的伙伴济南颌须鮈回眸泰山——泰山之旅结束

后记最后有必要总结一下泰山赤鳞鱼,泰山赤鳞鱼地方名颇多,螭霖鱼、时鳞鱼、斑纹鱼、多磷铲颌鱼,目前来说其标准学名叫做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macrolepis),是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的一个物种。与其他同属鱼类,乃至同鲃亚科鱼类喜好南方温暖水域不同,多鳞白甲鱼留在了北方,最北可以到达北京南部,只有极少的分布区域在长江以南。要留在北方,要清澈多石块的山间溪流,要北方冬季有温暖水温的位置……如此多的要求让多鳞白甲鱼在北方只能零散分布,仅仅分布于与溶洞鱼泉相通的溪流中。大致每年十月如洞,四月出洞,蛰伏了半年的它们所以显得如此瘦削。泰山作为多鳞白甲鱼分布的最东的一个区域,与其他大致呈带状的分布区域相隔遥远。另外,这里缺少岩溶地貌。溪流主要来源于高山上的裂隙泉,溪流不与溶洞相通,赤鳞鱼蛰伏于石底越冬,与其他地区的多鳞白甲鱼有所差别,不太符合洞穴鱼的要求。这可能也是赤鳞鱼较为珍贵的一个原因吧。

多鳞白甲鱼分布点(图片来源:张春光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0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