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类 >> 观赏鱼类的习性 >> 观赏鱼养殖基础造景定律规则
万物皆有定律,同样造景也是同样。
试问:
你知道造景要遵循什么“定律”或“规矩”吗?
贪心就是拿一粒纽扣,要人家在上面缝件衣服。
《佚名》
大家好,我是冰冰的石榴。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造景知识。今天也算是造景的一次小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带好自己的小本本,那好自己的小板凳。
01开篇引导
回顾前几篇内容,学生分享了底沙、山石、水草的使用方式。
现在这篇文章我们对它们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现在还是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设计?手机APP上是不是有多种主题和风格供你选择?干活的时候老板会不会安排你什么现做,什么后做?置物架是不是要考虑空间层次?若隐若现是什么感觉?物理学讲究动力结合,你对动态美了解多少?“盗梦空间”是不是有空间感?以上几个问题看似和观赏鱼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你仔细品;
问题中提到主题、空间、层次、动态、静态、中心点等等。
你先还在认为和鱼缸造景没有关联吗?
我们继续想下分享!
02正文讲解
喜欢造景的朋友有没有以下几点问题:
景色过于僵硬整体失去美感风格没有进行很好的统一主题不够鲜明水草摆放缺乏美感等等;这里学生就不在列举。
如果存在以上问题,说明你应该进行学习了。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脑海中有一定的规划;
按照造景的基本规矩,以上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
接着往下看
主题和风格有什么规律可循?
德国水族箱、日本水族箱、荷兰水族箱等,水族箱都要遵循自然和生态的完美结合;
水族箱内所有的素材都应遵循生态理论进行规划;
荷兰式水族箱则考虑无与伦比的华丽风格,对于是否遵循生态理论则不太看重。(主要注重美感)
重点说明:
不论是自然和生态的完美结合,还是追求华丽美感。
都必须要坚定一个方向。切记不可两种风格都体现在一个鱼缸之中。
我国造景多是遵循自然和生态的完美结合。(学生依据水产造景大赛进行研判,十三所院校进行PK)
中点对称美感
中心点你们怎么理解(从三维空间来进行思考)
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
造景不管你是走对称路线,还是不对称路线,都必须遵循以水族箱中心点进行划分!
只要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会具有平衡感;
关于对称和不对称:
大家应该容易理解,以中点为中心,以三维空间感设计上下、前后、左右对称。
这个其实并不难。
那么对称造景和不对称造景的区别就在于物品的摆放。
举例说明:
以中点为基准,左右各放置青龙石,这是对称
以中点为基准,左边放置沉木,右边放置小水草。
强调一下:
造景一定要以水族箱中心为基准点来进行构造,否则很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分清楚大小王”
造景大家要明白一个问题,一个鱼缸必须要出现一个“大王”作为造景的中心。
重点设计的“大王”可以放置在中心点的中心,也可以是左侧,也可是右侧。
例如:
放置一个适合的大型山石或是沉木,
以中点进行对称(不对称)添加水草,进行辅助造景·。
辅助造景是为了衬托主景的美丽,切记不要混乱。
层次没伴随韵律美
这里要求大家将山石、水草、沉木等其它造景材料有顺序的交错和谐的摆放;
其根本是为了模仿大自然,创造出有具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这里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举例:
一丛水草和另一丛水草不能同时出现一条直线上,
一丛水草和另一丛水草面积不能是同等大小;
一丛水草和另一丛水草高低摆放,应高的再后,矮的再前。
还有很多,这里学生就不在一一进行列举。
看看这样的纹路,有没有什么灵感若隐若现——神秘美感
只要你会进行色彩的搭配,你就能够很好的设计出若隐若现的神秘感!
不要总是认为水草是绿色;
水草分为浅绿色、深绿、翠绿、黄绿、草绿等(学生色彩不敏感,打扰了。)
在造景中运用好不同绿色之间的错觉,还是可以制作出渐变感。
甚至可以利用水草的大小进行形状的相互交错。进而创造出渐变感。
物理学动态美与静态美
鱼缸里什么会动?(除了观赏鱼)
静态的物品搭配好也可营造出动态感。
有的朋友可能就会想到利用水流进行营造动态美。(需要较长的叶片)
其实利用好色彩和灯光完全可以实现。
在宁静的绿色水草中添加几株红色的水草,整体感便会偏向于动态;(给人一种振奋感)
光线暗淡的情况下,利用好照明设备制造出明暗变化的动态美也是可以的。
空间错觉
空间错觉体现在角度不同的问题上面,需要利用物体之间对比形成一种错觉。
打个比方:
在平坦的底沙中,放置低矮的水草,在低矮的水草中穿插一株阔叶草,那么水草就会显得很大;
如果不种植阔叶草,改放成山石或者是沉木,那么这样就会显得山石或是沉木形状巨大。
空间还是那个空间,我们只是利用了形状的对比度,进而产生了空间上的错觉
03文章点评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这些,以上总结内容,是学生上课进行总结;你们要是需要可以收藏一下。
了解那么多水族箱定律之后,学生相信你们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造景目标,希望各位能够在接在励;
记得在造景的时候记得画上一份草图,这样造景起来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确保知道山石、沉木、底沙、水草等所在的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造景有一个准确的目标。
点赞是对学生的鼓励
评论是更好的交流
收藏是下一次更快的找到
转发是为了知识更快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