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市场

抖音入局外卖只有平视没有降维

发布时间:2025/1/17 12:43:3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bdfzkyy.com/

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我们经常会陷入逻辑清晰但往往有缺陷的思维:在平台间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只要出现行业出现挑战者且祭出价格战(对商家减成本),市场往往认为“拐点将至”,接下来“头把交椅易主”的论点开始显现。

与之所对应的观点乃是“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决定论”,换言之在虽然挑战者可以使出价格战偷袭,但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当之小,商家经营的重心仍不在此,高市占比企业面对挑战大可不必恐慌。

在拼多多与阿里的竞争中,以上两种论点都不乏支持者。又由于拼多多的“胜出”,导致分析人士又陷入归因逻辑:这还是平台价格战的胜利。

在此思维强化之下,行业又到了分岔路口,当传出抖音要全面进军外卖领域时,且又是要祭出价格战时,市场就会沿着惯性思考:这不就是拼多多与阿里的故事再现么?

带着对经验主义的质疑,我们撰写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顺着直觉走,抖音此举好像是奇袭美团,但我们需要反直觉思考,事实上反直觉经常是正确的,开篇两种论调都是有明显缺陷的;

其二,当前所有平台经济都要注意边际效用这一变量因素,这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惯性思考。

边际效应下的商家行为

既然市场普遍从商家立场出发,我们也依照此逻辑进行。

在一个市场化环境中,商家对平台的重视往往通过定价和优惠措施体现,以提高产品和品牌竞争力。在现实中这也是商家和平台的博弈重点:平台则需要商家给自己独家优待政策,双方又都视价格为自身生命线,其中往往摩擦不断。

我们从宏观的供需关系视角出发,假若消费者对商家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中枢就要上行,商家也就拿到了定价权(如行业发展初期),可以减少对用户的价格福利。相反假如消费者需求增长弱于商家供给,则商家要处于定价弱势位置,要进行折扣让利(内卷化),在对平台的博弈中就宁愿支付更多的营销和佣金成本以延缓衰退。

许多朋友就会以此得出结论:如果平台总交易量增长逐渐变弱(当前人口红利消失时),商家内卷化就会日益显现,价格战重新被重视,行业利润被压缩。

回到外卖行业,则对应了市场上对美团商家高成本的担忧:商家支付成本过高,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我们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供需关系虽然可以大致上描绘商家的定价策略,但由于线条较为粗大,往往会忽略商家利润平衡点的需求,毕竟从微观视角看,让利也好提高价格也罢,最终目的都是利润最大化。

在此我们引入微观经济学最常用的“边际效应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化”这一原理从商家视角再看定价机制。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当“边际成本=价格”时,企业实现总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便是利润盈亏的平衡点。

上图我们大致展示了该链条的反馈机制,P0时恰好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我们亦知道我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退去,边际成本有上移的趋势(拉动一个单位收益所要消耗的成本),因此盈利平衡价格点就会同步上移的趋势。

如果在此时,企业加码价格战并在平台消耗更多营销费用,就会加速边际成本的上移(C点),反而会提高盈利平衡点(从P0提高到P3),会增加企业盈利的难度。如果将企业此时提高营销投入视为一场“豪赌”,在行业以及平台增长的特殊环境下,其赔率是偏高的。

那么如果企业采取价格战将价格定在P1呢?很显然,此时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很难在此获利。

相信读到此处朋友们已经凌乱了,为何用供需理论价格要下降,而用了边际收益模型后潜在价格却在上涨呢?

主要原因在于期限。供需理论在短期内会非常有效,也就是说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之初,出于长期经营考虑,企业会以价格为手段去抢夺市场,但由于此时盈利价格上移,加之行业收缩,部分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完成行业一次新陈代谢,其后供需重新平衡,价格上行。

将上述理论用在外卖市场,我们会得出:

其一,在边际效应理论中,当外卖市场边际增长疲态已显之时(渗透率已经在25%左右),餐饮行业在线上的投入力度已经今不如昔;

其二,对于美团,虽然有存量市场优势,但确实也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经济学常识),而在追逐边际增长的商家看来,这确实不够美好;

其三,抖音入局,舆论往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