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类

地球的一半那些上了重点保护名录的海鱼

发布时间:2022/8/11 14:36:45   
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6月19日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简称“《名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数量上看,虽然《名录》所涉及的海洋鱼类物种及类群有一些新增,但总体数量依然相对较少(表1)。在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背景下的今天,这似乎让人觉得难解“濒危之渴”。这种尚需改善的现状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对海洋鱼类物种濒危等级的确定受到了科学认知水平的局限。相对于陆生生物,海洋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科学信息更加不易获取,基础数据的缺乏导致我们难以对一些物种的真实生存状态进行评估,这必会影响海洋野生动物保护级别确定的合理性和相应保护措施的制定。

另外,这其中或许还存在着社会经济成本因素的考量。近海既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又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为众多的人口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来源,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目前较为粗放的捕捞方式难以避免的对濒危、易危海洋物种造成危害,将较多的野生动物列入重点保护名录会产生执法层面的诸多问题,难以实际操作,使管理失去意义。所以,目前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现状亦严重制约着海洋野生动物的保护。

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已是当今人类大规模捕捉野生动物最后的“狩猎场”。此现状之下,海洋应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前沿阵地。

这次《名录》中收录了海洋鱼类(这里包括部分淡、海水洄游性鱼类和文昌鱼纲物种)共记9个物种(或类群),其中新增5个物种(或类群)(表1)。下面做一简单梳理:

黄唇鱼Bahabataipingensis,建议保护级别:升级为一级

黄唇鱼,俗称“黄金鳘”,是一种大型石首鱼类(石首鱼科),最大体长可达2米。其主要分布于从长江口到珠江口的海域,为中国特有种。黄唇鱼以动辄百万元的身价著称,虽然之前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市场上仍偶有发现,每每“现身”总引起网络热议。黄唇鱼身价之高主要是由于它贵比黄金的“花胶”,其实就是它们的鳔。其“信徒”们认为,黄唇鱼鳔干制而成的“花胶”美味且极具滋补功效。其实,“花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普通的胶原蛋白,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利用率还比较低,从营养吸收角度甚至不如一般的蛋白质。

黄唇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等级,此次升级如能通过,它将成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海洋鱼类。虽然“国一”的地位来的有些晚,但希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期待借助保护升级,黄唇鱼这一中国特有种能够在这片海域继续生存繁衍。

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建议保护级别:二级未变

花鳗鲡为典型的降河性洄游鱼类,繁殖期洄游至江河口附近性腺发育成熟,之后入海进行繁殖。此鱼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市场上并不少见,多来自养殖。然而,花鳗鲡目前尚未实现人工育苗,所谓的人工养殖也仅仅是把野生鱼苗养大,依然消耗野生资源。而且,《名录》中也并未备注其保护“仅限野外种群”。所以《名录》正式公布后,严格来说所谓的养殖花鳗鲡也是不允许上市的。

其实,和花鳗鲡相比,与之同属的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的生存状况更加不容乐观。花鳗鲡作为一个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的等级为“无危(LC)”,濒危的仅是中国国内种群,而日本鳗鲡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可见它们的濒危状况是世界性的。花鳗鲡的野生资源量应高于日本鳗鲡,按道理而言,日本鳗鲡至少也应被列入“国二”保护级别,然而此次《名录》仍未将它收录,其在IUCN的濒危等级也是不具法律效力的。

克氏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建议保护级别:二级未变

早在年中国首次发布并实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克氏海马便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年,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大会决议把海马确立为保护动物。同年,作为缔约国,中国参照CITES附录II将全部海马物种纳入二级保护动物管理范畴。

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并未将“克氏海马”改为“海马属所有种”,这并不影响在中国海域分布的所有海马物种均受到“国二”级别的保护。一般意义上,“海马”一词仅指海马属所有物种,但在某些情况下,广义上的“海马”还可以包含海龙科的一些其他种类。其实除海马属外,海龙科的很多种类都因具有所谓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而成为了重要的捕捞对象,这导致其野生资源显著下降,对“海马”一词扩大范围的理解将有利于整个海龙科物种的保护。另外,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展了近海海马物种分布调查及海马人工繁育技术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其成果将助力海马自然资源的恢复。

松江鲈Trachidermusfasciatus,建议保护级别:二级未变(仅限野外种群)

也许是借助了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名气,松江鲈的保护地位在首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便得以确立。松江鲈是一种短距离降河产卵洄游鱼类,繁殖季节到来时,生殖群体向河口聚集,并将卵产于近海,孵化后的幼鱼溯河而上,在淡水中索饵成长。历史上松江鲈种群曾连续分布于北自辽宁的鸭绿江流域和黄海近海,南到福建的九龙江流域和东海近海,以及台湾北部沿海的广大水域。近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在洄游路线上拦河筑坝等因素,导致了松江鲈种群在中国分布区的急剧缩小和资源量的迅速下降。

然而近些年,松江鲈工厂化养殖和人工苗种繁育的实现使其具有了一定规模的人工种群,甚至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特许经营的商业化养殖松江鲈产品已然上市,人工放流也已在多个水域广泛开展。从民间观察者角度,自然水域中的松江鲈似乎也确实变得更加常见了。但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是否能将松江鲈野生资源的保护引入健康的轨道?养殖群体是否存在逃逸风险?商业化养殖是否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人工增殖放流将对野生种群遗传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还值得专业人士和行政管理者的深思。

文昌鱼属所有种Branchiostomaspp.,建议保护级别:二级新增(仅限野外种群)

虽然以鱼冠名,文昌鱼在分类学上其实并非鱼类,它们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过去,仅白氏文昌鱼一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名录,此次新增扩大至文昌鱼属所有种。学界曾一度认为,中国近海分布的文昌鱼主要为白氏文昌鱼,包括了白氏文昌鱼青岛亚种和厦门亚种。然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白氏文昌鱼的两个亚种实则为两个独立的物种,其中白氏文昌鱼青岛亚种其实为日本文昌鱼。所以,目前中国沿海分布的文昌鱼应主要有两种:日本文昌鱼和白氏文昌鱼,它们都隶属于文昌鱼属。此次新增可能是考虑到了上述分类学认知的变化。

中国是文昌鱼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过去在闽南一带甚至有捕捞文昌鱼的传统渔业存在,且至少有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有小规模的捕捞活动存在)。然而,文昌鱼对生境的要求严格,它们所栖息的近海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易遭人为活动的破坏,保护文昌鱼最好的方法是应该是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本次新增将文昌鱼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了全属也是很有必要的。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演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和典型代表类群,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模式生物,对文昌鱼物种的保护不仅是对其生物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姥鲨Cetorhinusmaximus、鲸鲨Rhincodontypus、噬人鲨Carcharodoncarcharias,建议保护级别:二级新增

此三种的新增标志着鲨鱼这个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