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类 >> 观赏鱼类的繁衍 >> 海洋中最脆弱的鱼,身体被吃一半也没有反应
审核-小文
海洋中有一种样貌十分奇特,名字也十分特别的生物——翻车鱼。翻车鱼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热带、温带还是寒带海洋中皆有其存在。而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翻车鱼又有不一样的称谓。
英美国家因其常常浮出海面进行日光浴而称之为太阳鱼;在台湾地区,当地居民认为翻车鱼这个名字很不吉利,进行了一次征名活动,最终曼波鱼成为了翻车鱼在台湾的名称。除此之外,翻车鲀、头鱼、月鱼等也是翻车鱼的别称。
翻车鱼是一种大型大洋性硬骨鱼类,其身长通常可长到三至五米左右,尽管身长体胖,翻车鱼却十分笨拙且不擅长游泳,因此常常被其他鱼类啃食却不进行反抗。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此笨拙的鱼类又是如何在硕大的海洋世界中成功存活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翻车鱼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条雌性翻车鱼一次产生的卵量可达千万甚至3亿枚,尽管因为翻车鱼身体结构的特殊组成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卵的存活率并不高,但翻车鱼已然坐实了海洋中排卵冠军这一名号。
雄性翻车鱼与雌性翻车鱼在繁殖过程中会各司其职,每到生殖季节,雄鱼会在海床上层层甄选,最终雄鱼会选择一块自认为合适的排卵场所并挖开里面的沙石,从而形成凹形的产卵床。而后,雄鱼会想尽办法引导雌鱼在自己构筑的产床上进行产卵。
雌鱼一旦产卵完毕便头也不回地走开,而雄鱼则会迫不及待得在卵上进行排精,并担负起作为父亲的责任,保护受精卵,以保证受精卵顺利孵化,雄鱼会一直对幼鱼悉心照料,直到幼鱼长大。
若是成千上万的受精卵都可以孵化成功,恐怕雄鱼累死累活也忙活不过来吧?的确,雌鱼的排卵数量极多,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卵都能够受精成功,而即便是成年的翻车鱼都面临着被啃食的命运,又何况是刚出生的幼鱼呢?这些弱小的幼鱼面临着海洋中的诸多挑战,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即便幼鱼能够顺利长大,生性温顺笨拙的它们面临的恐怕也将是成为其他鱼类的食物。
人类发现,翻车鱼全身上下都可以开发出较高的价值利益,无论是观赏性还是研究领域,以及作为食材方面,翻车鱼都具有十足的价值。为促进翻车鱼的营销,“翻车鱼盛宴”时常作为噱头对翻车鱼进行了大肆捕捞,人类以此从翻车鱼身上赚取大量利润。而翻车鱼也因此在面临海洋生物的啃食的同时,遭受着人类的摧残。直到翻车鱼数量的急剧减少,人类终于停止了所谓的盛宴,但为时已晚。
自然界中残酷的生存法则使得这种庞然大物时常收到各种生物的袭击。最终,翻车鱼在海洋中的身影越来越少,人们对于翻车鱼的死法也开始了各种猜测,但这些猜测大多都没有任何依据,甚至令人咋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翻车鱼真正的死亡原因大概还是与人类有关。